top of page
  • Whatsapp
  • Instagram
  • Facebook
  • Linkedin

潛意識=知識的寶庫: 以催眠獲取自我内心財富

透過學習催眠促進與潛意識的溝通


重點摘要

  • 有許多方式可以接觸潛意識。

  • 即使是孩童,也能透過傾聽潛意識獲得智慧。

  • 來自潛意識的訊息往往需要解讀。

在冰川上的冰山
比喻潛意識的冰山

潛意識可以是智慧的源泉。我們能透過多種途徑汲取這份智慧,像是透過夢境、透過催眠讓意識沉靜下來並留意浮現的想法、在患者處於催眠狀態時直接向潛意識提問,以及當潛意識呈現不尋常的體驗時仔細觀察。


舉例來說,我有一位 12 歲的患者,從 10 歲起就時不時出現幻覺。一開始,他面對這些幻覺時感到焦慮,但經過我們的努力,他現在能平靜地解讀這些現象。最近一次看診時,他告訴我,他在家裡的走廊看到一個非常高大的黃色身影,他不確定這個幻影代表什麼意思。


我鼓勵他詢問自己的潛意識,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遭遇。這位患者說,他的潛意識表示這個身影想傳達一個訊息。我詢問訊息的內容,把患者所說的記下來,並一起討論這個訊息背後可能的原因。


接著,我問這個身影是否還有其他訊息。潛意識給了肯定的回答。我再次把訊息記下來,進行討論,然後詢問是否還有更多內容。我們持續這樣的過程長達 20 分鐘,直到看診時間結束。


以下是患者潛意識給出的部分訊息,以及我們對這些訊息背後可能含義的思考,這些都展現了潛意識的智慧(請記得,這些當時他只有12嵗):


  • 若要取勝,必先學會輸: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往往是從錯誤、損失或失敗中汲取教訓。因此,輸的經驗確實是通往勝利的墊腳石。這句話也可能意味著,若想獲勝,我們可能需要捨棄(或犧牲)原本能用於生活其他方面的時間。另一種解讀是,透過輸,讓他人贏,這也能算是一種勝利,因為我們成功讓他人感到快樂。


  • 若要失敗,須操之過急:當我們操之過急時,更容易犯錯。所以,求快可能導致我們迅速做出錯誤決定,但也因此獲得更多學習的機會。這句話也像是在提醒我們,做事不宜過於倉促,否則容易粗心出錯。


  • 若要理解失敗,必先體會勝利:要懂得珍惜失去的體驗,通常需要先有過勝利的經歷,或至少能想像勝利的感覺。同樣地,若要懂得勝利的珍貴,往往也需要先有過失敗的經驗。

    例如,我曾經治療過一位長期受慢性疼痛困擾的患者。當我問她,如果疼痛消失了,她會有什麼感覺時,她很驚訝,因為她從未想過疼痛有可能消失。一旦她意識到自己有康復的可能,她就不再滿足於適應疼痛,反而比以往更堅定地想要戰勝它。這樣的思維轉變,讓她的狀況大幅改善。


    這句話也適用於那些在追求事業成就時傷害他人的人。比如,有些專業人士為了在自己的領域出頭,不惜阻礙同行的事業發展,或者忽略與家人、朋友的關係。


  • 欲成功,須勤加練習:有些人認為,成功可以透過運氣、祈禱或設定積極的心念達成。然而,在少數不費力就獲得成果的情況下,這些成就往往顯得空洞無力。

    相反地,努力付出和不斷練習才能帶來真正的成功,即使最終未能達成特定目標。舉例來說,在練習過程中學到的經驗,能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派上用場。


  • 欲學習,須專注投入:專注能讓你充分與學習內容互動,成為積極的學習者。

    若想達到專注的狀態,在安靜的環境中學習、盡量減少干擾會有所幫助,比如避免電腦螢幕上開啟太多分頁,或者在學習時不要讓智慧型手機等會發出提示聲的電子產品干擾自己。


  • 欲獲得忠誠,須尊重他人:獲得他人的信任,需要表達出真正的尊重。當人們感受到被重視時,更有可能保持忠誠、給予支持,或做出承諾。

    人們往往會以同樣的方式回應。當你尊重他人,他們也會尊重你,並更傾向於對你忠誠。


  • 欲尊重他人,須學會傾聽:傾聽是展現尊重和建立有意義關係的關鍵,因為這表示你重視他人的想法。即使你不同意對方的觀點,人們也會感謝你願意聆聽。

    當你傾聽時,更容易對他人產生同理心,進而培養出尊重。例如,當你了解到別人承受的壓力源,就更有可能原諒對方。


  • 當你傾聽,你將有所得:這句話沒有明說「得到」什麼,反而讓人聯想到多種可能性,也總結了患者潛意識傳達的部分道理。當你傾聽時,或許會獲得更多理解、尊重、忠誠,或是增強同理心。


反思

青春期前孩童的潛意識所能傳達的深刻智慧,總是讓我感到驚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向我分享這些洞見的年輕患者,都是在與自己的潛意識互動後,才會有這樣的體悟。


許多宗教都將其智慧和傳統的起源,歸功於創始人或先知腦海中浮現的想法。我不禁思考,這些宗教領袖是否也曾以類似我患者的方式,與自己的潛意識進行交流呢?

Commenti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