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氣候暖化擾眠!自我催眠助你一夜好眠
近年來氣候變遷加劇,愈來愈熱的天氣搞得大家睡眠品質大受影響。科學家提醒,咱們得學著適應這樣的環境變化,像是睡前沖個冷水澡、少喝點酒跟咖啡。不過可別老是依賴冷氣睡覺喔,不然身體永遠都無法適應逐漸升溫的氣候啦! 人腦對高溫超級敏感,溫度一升高,人體中樞溫度也跟著飆升,還會啟動...
Your Mind Matters
5月1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4 次查看
0 則留言


【樂齡健康】每日孤獨感如何悄悄加速衰老?科學研究揭示長者隱形健康威脅
核心重點 短暫孤獨也傷身 :即使短時間的孤獨感,也可能加速身體衰老。 每日情緒波動影響深遠 :研究發現,孤獨感的日常變化與生理衰老及健康問題直接相關。 炎症、體力下降的誘因 :孤獨會誘發身體炎症反應,削弱肌肉力量與行動能力。 社交活躍者也難倖免...
Your Mind Matters
5月10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5 次查看
0 則留言


課外活動節觀察香港教育現況:潮流,期望與兒童發展的矛盾
近日參與香港課外活動節,會議展覽中心舞臺上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遠望時,勁歌熱舞的表演者、魅力四射的模特兒,活脫脫是專業團隊的演出。走近一看才發現,這些在舞臺上光芒盡現的「專業人士」,大多是未滿15歲的青少年。他們更能以流利韓文、英文作自我介紹,展現出超越年齡的自信與才藝。此...
Your Mind Matters
5月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5 次查看
0 則留言


認識內在小孩(下篇):從探索到治愈,與內在小孩深度連結
在 上篇文章中 ,我們透過自我催眠找到了與「內在小孩」相遇的入口,了解到這個深藏在心底的兒童人格,如何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和行為。接下來,讓我們沿著這條探索之路繼續前行,透過更多具體可行的方法,與被遺忘的「內在小孩」建立更深度的連結。 重新擁抱自己的内心小孩 1....
Your Mind Matters
4月30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24 次查看
0 則留言


認識內在小孩(上篇):透過自我催眠,與童年的自己相遇
從内在小孩出發,透過催眠重新了解自己 在波板糖仍屬於稀奇事物的年代,歌手張敬軒曾在演唱會分享他三歲時的故事。當年在親戚家中,他因好奇緊盯著外國進口的彩色波板糖,卻被一句「你唔好諗住偷走佢呀?」傷了小小心靈。這份委屈與自尊心受創的感受,若未被妥善處理,或許會在成長路上留下...
Your Mind Matters
4月30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15 次查看
0 則留言


7個在催眠中與潛意識對話的方法
潛意識與催眠 重點速覽 潛意識是平時難以察覺的思維部分,卻在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透過催眠與潛意識建立聯繫後,你甚至能與它直接「聊天」。 與潛意識互動獲得的信息,往往能讓治療效果大幅提升。 潛意識蘊藏著無價的知識、智慧、洞見與指引,可惜大多數人從未真正挖掘過這座寶藏...
Your Mind Matters
4月29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31 次查看
0 則留言


潛意識=知識的寶庫: 以催眠獲取自我内心財富
透過 學習催眠 促進與潛意識的溝通 重點摘要 有許多方式可以接觸潛意識。 即使是孩童,也能透過傾聽潛意識獲得智慧。 來自潛意識的訊息往往需要解讀。 比喻潛意識的冰山 潛意識可以是智慧的源泉。我們能透過多種途徑汲取這份智慧,像是透過夢境、透過催眠讓意識沉靜下來並留意浮現的想法...
Your Mind Matters
4月29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1 次查看
0 則留言


臨床催眠治療與靜觀相關嗎?
在養生保健圈子、治療宣傳小冊子,乃至自助類書籍當中,「正念」、「靜觀」與「催眠治療」這幾個詞可謂無處不在。然而,它們究竟是截然不同的概念,還是如同近親一般,雖有共同根源,卻在探索心靈的道路上各有千秋? 臨床催眠治療與靜觀是一件事嗎? 事實上,正念(亦稱 靜觀...
Your Mind Matters
4月29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2 次查看
0 則留言


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論催眠與催眠治療
曾經有很多朋友以及客戶在未接觸催眠之前對我說:催眠是真的嗎?它有醫學價值嗎?爲了解答這一個問題,本文節錄並翻譯了 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網頁的内容 ,以供大家參考。 聲明: 我們發佈的內容旨在協助大眾更深入了解心理健康及精神疾病。然而,本文內容無法取代醫生或其他合格醫護人員提...
Your Mind Matters
4月28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8 次查看
0 則留言


焦慮與箱式呼吸法(Anxiety and Box Breathing)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時刻,大家都會感到焦慮、壓力沉重或難以負荷。當這種情況發生時,練習呼吸技巧是一種簡單的放鬆方法,能夠幫助你感到平靜,減輕壓力或焦慮感。它還能協助你控制和管理情緒。 有許多不同的呼吸練習方式,可用來緩解焦慮和壓力。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一種簡單且有效的技巧,...
Your Mind Matters
4月28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15 次查看
0 則留言


孤獨是一種病 (第四部分) - 音樂治療與Orff奧福音樂教學法
如何培育把孤獨化作鼓圈派對的孩子(提示:這當中少不了砂槌) 老實說,操場有時可殘酷了。獨自吃午餐的孩子、因「投球像企鵝般笨拙」而無法加入躲避球遊戲的孩子 —— 孤獨感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萌芽。但倘若我們教孩子用搶奪最後一片披薩的熱情、創意與果斷,去戰勝人際疏離感,會是怎樣一番...
Your Mind Matters
4月26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31 次查看
0 則留言


孤獨是一種病(第三部分)(精神健康急救是好幫手)
當社群成為你心理健康的特戰部隊(無需戰術裝備) 到目前為止,我們討論過催眠猶如個人自信教練,而 NLP 則像社交導航系統。但說實話,對抗孤獨需要整個社群的力量,而且這個社群需要接受專業訓練。這時,精神健康急救(Mental Health First Aid,簡稱...
Your Mind Matters
4月26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5 次查看
0 則留言


孤獨是一種病(第二部分)(沒錯,催眠和 NLP 真的能幫上忙!)
如何構建屬於自己的社群 如今,你已經熟練掌握了與咖啡師閒聊的技巧,還開始借助催眠來避免陷入 “我是不是回覆信息得太快了?” 這種無端的焦慮循環(劇透一下:其實沒人在意 —— 大家都忙著糾結自己發的消息是否合適)。現在,我們來談談如何構建比一對一交流更宏大的社交網絡:社群。意...
Your Mind Matters
4月26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1 次查看
0 則留言


孤獨是一種病(第一部分):我們能做些什麽?
為何感覺孤獨時你的大腦會覺得自己正被獅子吞噬(以及如何應對) 試想一下,當你滑動著Instagram界面,第17次觀看某某寵物狗表演後空翻時,突然之間,一種“人生不過如此?”的感覺湧上心頭。這便是21世紀的無聲瘟疫—— 孤獨...
Your Mind Matters
4月26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2 次查看
0 則留言


《照顧者安睡指南》
五分鐘靜觀放鬆法,找回屬於你的安穩睡眠 身為照顧者,您是否經常覺得「連睡覺都是一種奢侈」?夜半起身協助家人後,腦中不斷盤旋明天的待辦事項,身體明明疲憊卻難以再度入睡……長期下來,不僅精神耗損,更可能影響照顧品質。以下提供兩項簡單技巧,幫助您在碎片化的休息時間中快速恢復精力。...
Your Mind Matters
4月2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40 次查看
0 則留言


用旋律搭建橋樑:音樂治療如何幫助特殊教育需求兒童
以音符跨越學習障礙 對於有特殊教育需求(SEN)的兒童——如自閉症、過動症(ADHD)、讀寫障礙或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傳統學習環境往往令人難以承受。專注力不足、情緒調節困難和社交互動挑戰,常成為學業與個人成長的阻礙。此時,音樂治療登場了:這是一種以節奏、旋律與協作為工具,...
Your Mind Matters
4月20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69 次查看
0 則留言


和諧心靈與思維:Orff教學法如何促進兒童社會情感學習 (SEL)
現代教育中的社會情感學習交響曲 在當今手機電腦驅動的世界中,兒童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社交媒體壓力、學業要求和情感覆雜性。社會情感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EL)賦予他們應對這些挑戰的關鍵技能:自我意識、自我管理、社會意識、人際關系技能...
Your Mind Matters
4月20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2 次查看
0 則留言


激發內在韌力:當 NLP 與催眠遇上中國人的「心理防線」
你可能會注意到,身邊總有一些人,即使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也能返彈過來? 失業後轉身創業開啟新篇,感情受挫後反而更懂愛自己,疫情下的隔離也能變成充電期 —— 這種藏在華人血液裡的「韌性」,其實早就被北大心理學家彭凱平總結為「中國韌性五維度」。當現代心理學技術...
Your Mind Matters
4月14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8 次查看
0 則留言


告別知易行難:透過催眠與NLP提升恆毅力 Grit
愛迪生試驗千次終發明電燈,JK.羅琳屢遭退稿仍堅持寫作,司馬遷忍辱負重完成《史記》......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堅持」總是閃亮的成功密碼。我們都明白恆毅力(Grit)的重要,卻時常陷入「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的困境。心理學家Angela...
Your Mind Matters
4月14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1 次查看
0 則留言


寬恕自己的療愈方法:12步框架與催眠治療的互補
作為一名心理治療師,我見證過自我寬恕在治癒深層情感創傷方面的力量。寬恕研究的先驅弗雷德・盧斯金(Fred Luskin),以及林登・哈里斯(Lyndon Harris)的寬恕歷程(哈里斯從 9・11 事件的創傷中走出並踏上寬恕之路),與我的臨床經驗產生了深深的共鳴。他們提出...
Your Mind Matters
4月3日讀畢需時 7 分鐘
49 次查看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